应城 | 搭建情感树洞 戴上心灵口罩 应城市筑牢抗疫心理健康防护墙

三月的应城,春意盎然,人们的生产生活逐步恢复正常。

然而就在这刚刚过去的两个月,一场惊心动魄的抗击疫情生命保卫战打响,许多人担惊受怕、焦虑、失眠,甚至抑郁,在同新冠肺炎肺炎斗争的同时,另一条战线也在悄然构筑——应城市持续推进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活动,为战胜疫情同样增添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驱心魔:为患者强信心

“新冠肺炎的治愈率是非常高的,那么多救治成功的事实证明这种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你不必过多的担心,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配合医生治疗,康复就越快。”

2月13日,应城市人民医院康复科病区,主任医师许华明正在对来自城中的患者李一姗(化名)做心理疏导,以增强其战胜病魔的信心。像这样的场景也是疫情期间救治患者的常见一幕。

“从2月初开始,就发现一些新冠肺炎患者出现精神抑郁、心理障碍的情况明显增多,不想吃不想喝,精神状态不佳,甚至有暴力倾向,出现排斥治疗行为。”应城市卫健局副局长景波林介绍说,“发现这种苗头,我们及时联合黑龙江援应医疗队组织心理健康专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逐步恢复其与病魔战斗的信心。”

疫情初期,患者迅速增多,应城市中医院成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医院组织心理专家团,定时巡诊,尤其是加强精神疾病、新冠肺炎双重患者的心理援助治疗。

应城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熊万年等专家就多次到该市中医院对患者进行心理援助治疗,三五分钟的交流疏导,使得患者有了更多的精神慰藉和依靠。

▲熊万年医生对相关群众进行心理援助疏导

“有个新冠肺炎患者,他的妹妹得了同样的病已经去世,这对他造成了非常大的心理打击,不想吃饭,不想治疗。最后通过我们积极劝说,详细讲解新冠肺炎可治,减轻了患者心理负担和压力,最后他配合治疗,并开始进食,现在已成功治愈。”熊万年介绍一个心理危机干预案例说。

患者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而一小部分治愈后的患者还会出现焦虑、失眠等心理不适症状。

不抛弃不放弃,任何时候,应城市防控指挥部领导下的各地各单位、各医院都是一如既往地关心关爱患者、隔离人员等。

有个确诊患者治愈后,到汤池隔离点隔离期间,萌生了轻生念头,隔离点上下给予关心关怀,精心准备高质量的伙食,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关爱,成功地化解了该患者心理危机。

同时,在疫情期间,应城市精神卫生中心等医院还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对新冠肺炎患者、医护人员、社会群众都可进行心理咨询与疏导。

鉴于疫情的持续、患者的精神心理需求、医护人员的身心疲惫、群众长时间的闭门宅家等实际,应城市将心理危机干预融入疫情防控总体工作中去,出台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工作方案》,系统化的心理援助疏导培训等工作迅速开展。

解焦虑:为干群送暖心

疫情期间,在群众中间,存在着一些极端担心害怕患病的个例,出现心理障碍,在乡镇、村社区、医院的及时心理危机干预援助下,都得到了妥善化解。

四里棚一位村民,年前从武汉回来,回来后担心被感染,到医院做了各种检查,医生也明确说没有患新冠肺炎。但他依然跟村支部书记说自己得了病,办事处将其“隔离”了几天,又检查了一遍,再次确认身体无恙,他这才放心回家。

还有一个发热病人,检查后是普通发热症状,但本人依然认为患了新冠肺炎,开始居家隔离。镇村干部几次到他家里去慰问,在生活上给予关心,送给他土鸡汤补身子,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医生还与其进行聊天疏导。一场自我幻想式的心理障碍得到有效化解。

由于疫情长时间宅家,群众有心理波动、心理问题需要疏导化解,各方也都在努力解决。然而,长时间重压工作下的冲在前线的基层党员干部们未尝不需要心理疏导、关怀与关爱。

两个多月来,从市直机关到镇村干部,许多同志都没有好好休息过一天,工作上一天忙十几个小时的大有人在,身体上疲惫,精神上压力大,尤其是对工作中接触确诊、疑似、发热等人员的担心。关心关爱基层党员干部,心理援助辅导提上日程。

▲四里棚对街道、村、社区干部进行心理辅导培训

3月20日,长江埠邀请专家为街道、村社区干部主讲了一堂心理危机干预辅导课。

3月23日,四里棚对街道村社区干部进行心理辅导培训。

3月24日,义和镇对镇村干部进行心理辅导培训。

3月25日,应城市对志愿者进行集体心理辅导培训。

……

一场场心理辅导培训次第开展,而这些受培训的镇村干部又迅速成为一面服务群众进行心理疏导援助的旗帜。各乡镇在疫情期间频使招数,为群众排忧解难,心理疏导援助,为抗疫的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应城市对志愿者进行心理辅导培训

四里棚、城北、郎君、陈河、义和、杨岭等乡镇采取“统一+个性化”服务方式,组建“抗疫”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并创建微信群,镇村党员干部、志愿者在群里积极为各位返乡村民答疑解惑,开展心理疏导。

东马坊、长江埠、三合、汤池、杨河等乡镇通过线上对群众电话随访、微信关注,在村微信群转发疫情防控消息、防护小知识、正能量故事等,全面掌握群众心理状态。

开发区、城中、田店、黄滩、天鹅、南垸等地以线下体温检测、日常走访为契机,开展谈话谈心、教育引导,利用“小喇叭”到重点村庄、社区,通过户外喊话开展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服务,鼓励群众规律居家生活作息,通过看电视、上网、听音乐等方式进行休闲娱乐,放松心情。

同时,应城市还成立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心理救援医疗队,依托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和18所乡镇卫生院接受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门诊咨询疏导,同时依托96120热线开展心理援助疏导服务。

建防线:为医护披“铠甲”

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上,精神压力最大的两个群体,就是患者和医护人员。医护人员面对新冠肺炎风险和心理冲击丝毫不亚于患者的心理压力。

“一些医护人员刚开始也有恐惧心理,疫情初期,相关医疗设备及救治经验不足,还有一些医护人员甚至工作时晕倒,环境极其艰苦,这都对医护心理造成影响,出现心理不适等情况。”还有确诊的医护人员,他们是战斗过的白衣执甲战士,是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卫士,在心理上关注关怀医护群体,排解压力,疏导情绪,显得尤为迫切。

对此,应城市抽调专家,对各医院医护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公布相关电话咨询方式,进行心理测试,在各个医院开展心理辅导讲课等心理援助活动。充分利用会议培训、巡回指导、现场解答等方式,为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参加流行病学调查和消毒等工作的人员以及各部门参加指挥、组织、协调工作的人员提供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和服务。

▲应城市对医护人员进行心理辅导培训

人民医院有个护士长确诊,治愈后,隔离期间,出现失眠、呼吸困难等症状,该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成亚纯对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并辅助用药,精神心理状态很快好转。

“通过培训、心理辅导疏导等措施,来放松心情、卸掉心理包袱,这对医护人员来说是有利的也是很有必要的。”应城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成亚纯说。

从疫情开始,到现在的生活生产有序恢复。应城市在对患者、医护、干群各个群体心理援助与疏导上,采取了培训辅导、交流沟通、辅助治疗等多个方式进行,化解了一个个个体的心理危机,这对取得战“疫”的胜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湖北省工程学院心理学教授王玉花来应城进行心理辅导时讲到,“这次疫情让我们感受到的就是每个人不仅需要有非常强的免疫力,健康的生活方式,更要有强大的心理,只有这样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更好地战胜这个疫情。”

截至目前,应城市已开展心理疏导知识培训50多次,培训医护人员4000多人次,设立对抗新冠肺炎心理辅导站21个,接受心理咨询3700多人次。

(通讯员:刘振宇   编辑:董雪)

来源:云上应城

编辑:彭丽雯

审核:余明华

终审:吴志军 魏保东

出品:孝感广电云上孝感

(作者:应城市融媒体中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