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技创新“国家队”如何谋篇布局?

建设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是提升医学科技创新能力的助推器,是维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压舱石,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构建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目标。新时代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与核心基地该建成什么样?如何推进建设?

完善的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亟待建立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执行委员会主席王辰: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而医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与核心,关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和人民福祉。

国家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和核心基地应该是承载医学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

纵观发达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主要有如下特点:均有高水平的国家级医学研究机构作为引领性创新主体,大多赋予国家级医学研究机构规划统筹国家医学研究,管理政府科研基金、协助政府制定各种指南、统筹创新体系建设、组织成果转化等职能。

作为创新体系,应该具有完备的领域,相对先进的能力,相对协同的功能,以及持续发展的条件。创新体系是完成医学科技创新工作的“身躯”,而核心基地则应是也必须是学术上、技术上、文化上、思想上、精神上领先的、先进的,处于领衔的位置。整个体系能够起到统筹和管理的作用,不仅具有资源支撑的影响力,更具有战略意义。如果创新体系是“身躯”,那么核心基地就是“头脑”。这样构建成一体的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及核心基地,将形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根据医学发展规律和趋势,亟待建立完善的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并设立专门的国家医学健康科学基金。

中国医学科学院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努力把中国医学科学院建设成为我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基地”重要指示精神,从承启文化、健全体系、创立机制、拓展资源四个方面推出建设院外研发机构、设立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开展医学科技量值评价(STEM)、肇启“4+4”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实施准聘长聘教职与临床医学教职改革、设立临床研究专项基金、遴选发布“中国年度重要医学进展”和“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有效提升院校的科研和教学水平,推动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及核心基地建设。

评价体系助推医学科技高质量发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所长池慧:从国际发展进展来看,创新科技评价体系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创新型科技评价方式。总结起来有如下几个特征:第一,注重成果质量是科技评价的重要导向。第二,强调科研影响成为科技评价的发展趋势。第三,实施分类评价是科技评价的基本原则。第四,定性评价仍是重要的科技评价方式。

医学科技评价当前的需求,首先是对科研诚信、伦理道德的倡导,其次是体现科技创新全要素的指标体系,体现医学学科特色的科技能力分类评价,同时,有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医学高层次人才遴选机制,以及针对医院科技能力的评价。

中国医学科学院围绕科技创新全链条,开展医学科技评价理论和体系研究探索。科技量值覆盖创新活动全链条,以统一标准、统一来源、统一方法,从科学产出、学术影响、科技条件三方面,反映科技活动广度和深度的综合测算。注重评价科技能力,重视临床研究,关注研究质量,引导成果转化,倡导科研诚信。

例如,推出的“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旨在创立格局与逻辑清晰、指标全面、导向性强的医院科技评价体系。切实开展服务学科建设发展需求的医院学科分类评价,创建医院科技信息高质量大数据集成平台与特色数据库。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完善分类评价体系,助推医学科技高质量发展。优化科技评价方法,确保结果可观、公正。同时,健全第三方评价机制,推动评价去行政化,形成政府部门监管、第三方机构主导、同行专家评审的三方合力模式。另外,加强数据管理机制建设,促进评价数据共建共享,引导正确使用评价结果,推动科研回归初心。

新型研发机构为科技创新筑牢阵地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所院长程涛:新型研发机构已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阵地。近年来,随着产业经济不断发展,新型研发机构也在持续进行探索。受国家层面重视,以及各地方政府积极引导扶持,新型研发机构逐渐成为科技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但是在探路新型研发机构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传统科研机构。两种科技创新模式在科技创新的大潮下如何齐头并进,科研体制如何进行优化,是我们要一同考虑的重要问题。

医学科技创新如何加强?具体而言,需要我们持续加强基础医学科研,开展临床医学研究,推进医学科技转化。

基础研究可谓科技创新的源头,近年来也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基础医学研究创新模式的探索中,要重点聚焦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着重原始创新,增强资源配置,加强学科融合,提升社会服务功能,并且做好和临床转化的对接,才能将根基打牢。

而如何开展临床研究?如何组织临床研究?在强化临床医学研究方面,近年来国内外探索研究型医院、研究型病房的脚步在不断加快,充分激发了科技创新活力。

不管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研究,最后都不可回避地要谈到科技转化。科技转化在发展中也形成了若干种模式,既有科研机构传统的转化模式,也有和企业有机整合后的产业转化模式,目前,还存在知识积累后转化成为指导原则的模式,医学专家的智慧也可形成服务于产业转化的“利器”。

(来源:健康中国  编辑:汤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