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抗疫有力量!“农民大学生”冲向前

在疫情防控一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既是儿女又是父母;他们既是农民又是大学生;他们是村干部、是党员。

他们就是孝感市 “一村多名大学生项目”的学员,他们分布在山乡农村,第一时间筑起抗疫“第一道防线”。

2月28日,记者电话采访了这群“农民大学生”代表,记录他们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平常不寻常的爱心故事。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2018级电子商务专业204班,是个特别的存在:班上学生,都为“一村多名大学生项目”的学员,他们中间有村“两委”负责人、农村企业家、技术能手、致富带头人等。

疫情发生后,204班54名学员,除被疫情隔离在家的,剩下的42名学员纷纷以党员、基层干部、民兵、志愿者等身份请战,加入抗疫第一线,奔忙在每一村每一户每一个卡口,守着各自的村镇——

(一)

204班班长张碧华,是汉川市庙头镇黄家嘴村党支部书记。因为距离武汉近,村里疑似病例多,压力巨大,每天的工作任务满满当当。早上6时,大部分人还在睡觉,张碧华已经开始忙碌。轮守值班、卡点消毒、联络药店超市、分配生活物资、安排转运隔离、汇总分析疫情……

下午6时吃晚饭的时间,张碧华接到镇上电话,告知村里又出现一例高度疑似患者。于是召集村两委迅速召开紧急会议,进行排查,整理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和患者近期的活动轨迹。跟家属确认相关接触人员信息之后,归纳汇总,迅速上报镇疫情防控指挥部。打完最后一个家属安抚电话,时间已到凌晨一点。

张碧华说:“村干部没有防护服,只有口罩,在疲累工作中,最需要的是理解和支持。”

(二)

学员付伟东是大悟县高店乡东风村扶贫专干,自正月初一接到上级疫情防控命令起,付伟东就进入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线,吃住在村,每天入户为武汉返乡人员及有密切接触人员体温测量排查、公共区域消毒、信息登记反馈、疫情知识普及、宣传标语粘贴、横幅悬挂、防疫卡点值守,昼夜不歇挨家挨户登记居民信息、分发疫情宣传单、排查疑似人员。

农村面临医疗资源紧张,防护物资不足等困难。一本人员登记册,一双一次性手套,一支医用一次性口罩,就是付伟东的全部装备, “我们村控制很严格,目前没发现一例发热病人。只要村内一切平安,一切辛苦都值了!”

(三)

204班的韩泽民是孝昌县周巷镇阳岗村村医。疫情发生后,韩泽民夫妻二人负责邻村蔡桥村和合群村两村的医疗卫生工作。最开始的工作是两个村外地返乡人员大摸底,大排查,后来增加了武汉返乡人员近200人的早晚两次体温监测。正月初三则开始了两个村所有村民全覆盖排查。由于每天需要排查的人数众多,在广西大学读大二的儿子主动请缨当志愿者帮忙。

“说实话我们怕不怕?我们也怕,怕还是要上,因为我们是医生。”韩泽民说。

(四)

在班级担任宣传委员的刘海霞,因为被隔离在家,没能上抗疫一线,她搜集整理了同学们的经历,做成抗疫小记,供班级成员浏览。有一份抗疫情小记时这样记录的:

1、村委会迅速成立党员群众护村巡逻队,一起参与防控。

2、入户排查武汉返乡人员,并测量体温,分类监控;每天测量返乡人员体温。

3、在全村进行消毒,喷洒消毒药水。

4、做好劝导和安抚工作,稳定群众到情绪

……

每天,分散在各个工作岗位的学员会主动将自己的抗疫经历分享在群组里交流学习,也习惯了早晚在群里报个平安,互相打气。(孝感日报 记者蒋润涛 通讯员卢雅雪)

【链接】

2018年,孝感市委组织部与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展的“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计划用5年时间,为全市农村培养3000名左右实用人才,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示范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主要招收往届高中(职高、中专等)毕业,45岁以内,政治素质好、身体健康的农村青年。优先招收五类人员:村“两委”班子成员、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复员退伍军人;农业科技人员、科技致富能手;小微企业管理、经营、技术骨干;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及技术骨干;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创业农民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