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日记 | 85岁老人确诊后转院,临走前他为何悄悄在枕头里塞100元钱?


   我是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18级助产班的徐翠娥,现在安陆市妇幼保健院工作。2020年1月27日,当我们正式接到通知医院被政府征用于抗击疫情定点医院后,我们立马进入了作战状态。

医院原有的公共区域也被改造成了病区,每两层楼安排了3名护士。为了尽量节约防护设备,只要穿上防护服进入病区,除了日常护理,病人的吃喝拉撒,病区的卫生消毒,氧气瓶等医疗设备的搬运安装都要承担起来。工作起来往往晨昏颠倒,4个小时不能停歇。

  夜幕降临,又迎来了我和儿子的视频时间。这是五天才能碰上一次的机会,必须同时满足儿子没睡,老公回家,我也轮班休息才能实现一家团圆。家里还是那么安静,因为身为医护人员的我,已在一线奋战了快一个月没有回家。而身为公务员的老公也在抗疫一线,双方父母都不在身边(妈妈、公公婆婆已过逝,爸爸又远在深圳姐姐家),兄弟姐妹也远在他乡,所以还不到12岁的儿子每天都只能自己学着做饭、自己学习。老公值班结束回家后,才能用他的手机瞧上儿子一眼。

  虽然每次儿子说自己能照顾自己,自己不想妈妈,说他一直为自己的妈妈是医护人员、能够在一线救死扶伤而骄傲。但是透过屏幕,我却能够清晰地看到儿子眼中的泪花,儿子你才十几岁啊,哪有不想爸爸妈妈的。可是在严峻的疫情前,他却那么懂事、那么坚强,为的就是不让在一线的爸爸妈妈担心。

  我是一个女儿,却不能守在家人跟前;我是一个妈妈,却不得不狠心“抛弃”儿子;我是一个妻子,却只能利用换班的间隙和老公在各自的战线上通过视频互报平安。这一切只因为我是一名医护人员,在疫情面前,我们只能舍小家保大家。

医院里有近一百个床位,每天都是满员。可能因为父母不在身边,遇上年纪较大的老年人更让人觉得心软。一次,我护理了一位85岁的老人,属于高度疑似的病例。老年人精气神很好,还能和我们开开玩笑,唯一的困扰就是因为牙口和胃不好,不能吃米饭,只想喝点汤吃点蒸鸡蛋。然而病区的食物都是集中配送,哪里能专门去满足一位老人的特殊要求。几餐没吃,老人饿得急了,在我面前落下泪来,像个小孩子。我又想起了家中的儿子,跑去和院长申请,看医院或者我们住的酒店,哪里能给老人供应一点合口的吃食。终于,医院食堂答应每餐专门为老人做一碗番茄蛋花汤。4天后,老人被确诊转院。我们在为老人病床消毒时发现枕头里塞了一百块钱,我赶紧拿着钱去追老人的转运车,老人坚决不要,说是我们为他买汤的钱。听了这话,一圈护士都哭了。

自从武汉封城后,每天电视、手机上都是关于新冠病毒的消息。每当我对这个可怕的病毒多一点点了解,对家人和患者的担心也就多了几分。安陆是一个县级市,医疗水平远远比不上武汉,但是我们面对的病人却都和武汉市一模一样。并且,因为条件和设备有限,原来在医院做清洁的清洁工,因为不愿意进隔离区而请辞了。我和我的同事们既要完成医护人员的本职工作,还要争分夺秒完成清洁工和消毒员的工作。

  因为防护服穿脱非常麻烦,为了节约每分每秒的时间,我不惜剪掉了自己的长发,甚至在每次进隔离区前几个小时就不喝水,以确保在隔离区里4个小时工作时间不上厕所。面对已确诊和疑似病人,我们从没有退缩过半步。即便已经奋战了个把月早已经疲惫不堪,我们也会在当班的时候,把最温暖的笑容送给每位患者,为她们加油!同时,也会在交班的时候,把最灿烂的笑容送给接班的同事,为她们鼓劲!

  我真心希望这场疫情能早点过去,祝愿我的同事们和患者能够早日回家和家人团聚。湖北加油!武汉加油!安陆加油!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孙亚莉

审核:余明华

终审:吴志军      魏保东

出品:孝感广电云上孝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